首页 > 文化 >

林怀民舞别云门

发布时间:2019-07-29 11:43:30来源:人民网

云门舞者在演出。林澔一摄

  “我和几位舞者即将离开云门舞台,但云门舞集没有退休,明年7月,广场见!”7月27日晚,台北两厅院文艺广场,在漫天花瓣雨和潮水般的掌声中,林怀民和众多舞者弯下腰,向刚刚席地而坐欣赏他们演出的4万名观众深深鞠躬、郑重致谢。这是云门舞集第2432场演出,也是林怀民卸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一职前,最后一次率团户外公演。

  当晚的节目,除了近年来深受好评的《水月》《稻禾》《白水》,还有久违舞台的《家族合唱》《行草》《松烟》《竹梦》《如果没有你》等经典片段。林怀民说,云门舞作是他的构想和意念,而云门舞者用汗水和青春给予这些舞作血肉和灵魂。此次公演后,周章佞、杨仪君、蔡铭元等9位资深舞者,也即将陆续离开云门舞台。林怀民根据他们的想法,精心安排了此次公演的节目内容,让舞者在特别的舞台上,用最擅长的舞作向大家道别。

  上世纪60年代,林怀民无意中在大陆出版的杂志《人民画报》上读到赤脚医生的故事,于是起意创办一个能够走入田间地头的民间现代舞团。上世纪70年代初,云门草创之时,就游走在台湾的一些小城镇,还常常跑到台南、彰化等地的田间山林,为当地的农民、少数民族同胞送去表演。

  不过,把现代舞这种艺术送到乡下,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岛内知名作家杨照解读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云门舞集诞生在一个对艺术没有什么基本领受力的社会,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现代舞蹈有任何机会在台湾生根。现代艺术、现代舞蹈和台湾庶民生活,是距离再远不过的两个世界。”但就是距离如此远的两个世界,还是被云门拉到一起了。因为林怀民始终认为,现代舞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后来跃身为世界级舞团,云门始终没有忘记成立的初衷。腾不出更多时间深入乡间,就将送戏下乡改为大型户外公演。1992年6月5日端午节那一天,云门舞集在台北“大中至正”广场露天公演《白蛇传》《薪传》等舞作,吸引6万观众欣赏。特别是从1996年起,在岛内注重文化深耕的企业“国泰金控”全力资助下,每年7月云门舞集都坚持在台湾城乡做大型户外公演,每场观众数万。23年来,云门户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多出舞作因受欢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为台湾社会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林怀民曾说,自己非科班出身,创办云门只想为办一个自己的舞团、跳自己的舞。为撑起舞团,他自学编舞,“我从舞者身上学习什么是身体和动作、从户外公演的观众反应检视自己的作品”。欣赏云门户外演出的观众,是来自各年龄段的普罗大众,林怀民从他们眼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和养分,因此一直自称是“户外观众训练出来的编舞家”。

  (本报台北7月28日电)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