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浙南大山里的“绘廊桥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绽放光彩

发布时间:2019-09-20 10:47:13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浙南大山里的“绘廊桥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绽放光彩

在万千桥梁世界中,木拱廊桥是一朵绚烂的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木拱廊桥似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营造技艺也逐渐被淡忘。然而在浙西南大山深处的“中国廊桥之乡”庆元,有一位叫吴复勇的老人,50年来潜心学习研究木拱桥营造技艺,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为一座座破败的木拱廊桥恢复原貌,亦让廊桥文化重焕光彩。

木拱廊桥是浙南闽北特有的景观。不要寸钉片铁,只凭椽靠椽、桁嵌桁,衔接严密,结构稳固,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独特桥梁样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

浙江庆元现存古廊桥90多座。这些廊桥不仅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痕迹,还为后人传承了匠心独运的特殊技艺。

吴复勇是庆元县少数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其祖上四代都从事廊桥营造和修复,16岁就跟随父亲学建造廊桥技艺。

位于“进士村”大济村的双门桥是吴复勇廊桥梦开始的地方。双门桥是中国现存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离吴复勇家仅有百米之遥。在吴复勇心中,这座桥是不仅是通行的要道,更是一个精神和文化的符号。

“在庆元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座廊桥,都是建在村尾,是风水最好的位置。”在吴复勇记忆中,小时候,双门桥十分热闹,每天都人来人往,碰到重大节日还会举行祭祀活动,如端午走桥仪式。

然而随着道路的通达,石头桥的兴起,廊桥上走的人越来越少,桥也变得越来越破败。双门桥出现残破后,父亲便带着吴复勇修补廊桥。

木拱廊桥不用一钉一铆,全用榫头连接,修补难度极大。这一修就用了近一个月。在这期间,16岁的吴复勇惊叹于古人精湛的造桥技术,从此便对廊桥情有独钟。此后,吴复勇一边看一边学,在造桥过程中,累积了不少实践经验,对造桥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座桥凝聚了古人的万千智慧。”吴复勇告诉记者,建一座廊桥,无论是从选材还是设计和建造都十分讲究,“许多桥都有一座桥山,供造桥取木。同一个地方砍下来的杉木年份和密度都相近,这样更有利于桥的稳固。”

廊桥之所以能千年不倒,精髓在于桥拱。架桥拱十分复杂,由“三节苗”“五节苗”“将军柱”“蚱蜢腿”等构成,相互穿插,共同受力。“搭建廊桥事先没有图纸设计,木料需要一根根地计算,榫卯要严丝合缝,不能出一点误差。”吴复勇说,这是最考验人的地方。

桥拱架好后,为了防止桥面板受潮腐烂,还需要铺上一层箬叶和木炭,再填砂石料、砌桥面砖,最后再建桥屋。木拱的优美弧度配上斜坡顶廊屋,整座廊桥横跨在溪涧上,看起来犹如一座飞桥,如彩虹饮涧,充满灵动之美。

修建一座桥,短时个把月,长则数年。虽然这份“工作”挣不到大钱,只能养家糊口,但吴复勇乐在其中,“廊桥是庆元的金名片,更凝聚了古人的大智慧,我有这个责任去保护好传承好。”

将近半世纪来,吴复勇已参与修复、迁建、重建了如龙桥、咏归桥、濛淤桥、来凤桥、兰溪桥等庆元县国宝级廊桥。为了保护和传承廊桥技艺,吴复勇把庆元境内基本上的廊桥都进行了测量,并按照比例和实际搭建的方式陆续做成了部分廊桥模型,为后人修复建造廊桥做了一个“数据库”。

除了修缮庆元本土的廊桥,吴复勇还致力于弘扬廊桥文化,远赴福建、四川等地修建廊桥。2012年,吴复勇还收了一位在德国留学的女徒弟。她在吴复勇的帮助下完成了德国第一座廊桥模型,这让吴复勇倍感欣慰。

桥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纽带。如今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之下,廊桥文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吴复勇也变得越来越繁忙,“现在来约我造桥的地方越来越多。”

“只要还能动,我就会继续建造廊桥和桥模。”吴复勇如今已过花甲之年,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习、传承这门手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奚金燕)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