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权威组织联手!启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调查
8月9日,中国大规模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调查项目在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上启动。该项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联合发起,以期探索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疾病认知、诊疗现状、患者需求、经济负担等问题,为政策的制定、临床诊疗规范的推进提供依据。
“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深度访问研究。以往结直肠癌的相关调查,比较集中于一个地区,或者更关注一个方面,比如临床病理、营养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样本量都比较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员乔友林介绍,本次调查将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认知等多个角度全面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心理、经济负担等现状。
乔友林介绍,调查将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全国七大地区抽取14个调查点,预计收集4000-5000个病例,是目前为止我国样本量相对较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现状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预计于2020年2月完成。
了解认知盲区,前移疾病关口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健康中国行动系列文件,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了15个专项行动,其中,癌症防治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知识普及等均成为专项行动之一,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列第三大癌症,《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7.63万人,因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为19.10万人。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这一方面与大部分人没有癌症早筛的习惯有关,另外也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重视有关。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腹部胀痛不适,便中带血和黏液,消瘦等都应该引起重视,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作为调查的发起方,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表示,“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诊疗方案的选择、转诊的曲折、治疗费用问题,包括康复期心理建设等,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的心声,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诊疗历程中的困难,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让社会各界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并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将健康中国行动真正的落实到位,将疾病关口前移。”
掌握诊疗情况,促进指南落实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国临床上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不仅是我国,美国结直肠癌联盟针对年轻时发生结直肠癌的患者和幸存者进行的最新网络调查显示,在美国有71%的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结直肠癌,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结直肠癌的诊治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能够给大约一半的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机会。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0%的RAS基因突变,这就可以使用特定的靶向药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并有良好的预后。
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可以了解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帮助精准的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率,避免盲目用药。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和治疗方案的理解不足或其他原因,我国进行肠癌分子标记物基因检测的患者比例还很低,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靶向治疗方案或者是存在盲目用药,造成经济负担的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全国层面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到的诊疗情况,了解患者对于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的认知程度,为促进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落实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方案,为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提供方向。”沈琳说。
癌症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诊支出已经超过家庭年均支出,2018年癌症治疗总耗费2200亿人民币1。而RDPAC发布的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人均就诊负担最重。
就此,癌症防治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2018年,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着力缓解民生痛点;此外,目前在进行中的医保目录调整等具体行动,都证明了国家对于防治癌症的切实关注。“但患者及其家庭目前对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支出有什么样的感受?国家各项政策是否惠及到了患者?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来探寻医疗保障发展过程中结直肠癌医疗卫生经济现状,为政策制定和改善提供证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