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学会与合适的人培养关系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8-12 16:28:39来源:人民网

如今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人们无暇顾及感情生活,单身族群的人数越来越庞大,脱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珍爱网对广东地区的单身男女进行了线上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七成单身男女“空窗期”超1年;导致单身的主要原因是圈子小、工作忙和性格内向;家人亲戚的持续催婚是最主要的婚恋压力;超六成单身男女渴望婚姻,离异人士对婚姻仍充满信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大龄单身男女成单身“重灾区”,他们的脱单欲望也最为强烈,八成有过相亲经历。

据悉,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量1907份,男女比例基本为1∶1,年龄层为18~40岁,覆盖机关公务员、国有企业员工、金融机构白领、大学生等人群。

感情现状:超七成渴望脱单

调查显示,七成(71.27%)广东单身男女的单身时长超过1年,而就恋爱经历来看,八成(81.27%)单身男女表示恋爱经历不足3次,更有近三成(29.24%)为“母胎单身”(即从未恋爱过)。

大部分单身男女都有着一颗想脱单的心,调查显示,超七成(72.8%)单身男女渴望恋爱,且半数单身男女希望在1年内实现脱单(50.07%)。

既然那么多单身男女渴望能脱单,但为什么却难实现呢?调查显示,生活圈子小是单身的“罪魁祸首”(75%),而工作忙(38%)和性格内向(32%)也是单身的主要原因。就性别差异来看,单身男性对自己不够自信、单身女性择偶过度理想化也是他们脱单难的主要原因。

脱单进行时:近九成愿意参与政府组织的交友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单身男女的脱单方式也在往多样化方向发展。调查显示,朋友介绍(58%)、工作环境接触(46%)、兴趣活动(43%)、自然偶遇(41%)和联谊活动(34%)是广东单身男女最愿意尝试的5种脱单方式。显然,以自然、轻松的状况结识对象的方式更易被大家所接受。

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政府组织的交友活动时,87%的单身男女表示有兴趣和愿意尝试。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对此表示,举办安全、靠谱的交友活动将有助力扩宽单身男女结识异性的机会,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多组织各种类型的相亲活动,以提高单身男女的脱单机率。

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的单身男女来说,相亲无疑也是一种高效的脱单方式。虽然调查显示超半数广东省单身男女没有相亲经历,但57%的单身男女都表示“愿意尝试相亲,认为相亲是认识异性的重要机会”。

在相亲过程中,相亲对象是否可靠(76.46%)、相亲对象的匹配度(65.4%)是广东省单身男女最关注的因素。就性别差异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关注相亲环境的安全性,男性则比女性更关注相亲过程是否有趣。

爱情难题:婚恋压力大,情感痛点多

随着年龄增长,单身男女面临的婚恋压力也越来越大,调查显示,家人亲戚持续催婚(49%)、年龄和外貌优势不再(41%)、长期单身的自我怀疑(28%)及结婚所需经济负担(28%)是广东省单身男女面临的主要婚恋压力。

调查发现,单身人士普遍存在情感方面的困惑,缺乏沟通技巧(55%)、不懂构建亲密关系(49%)、不会经营长久感情(47%)缺乏自信(38%)、没有安全感(31%)是困扰他们情感的几大难点。

而就性别差异来看,女性比起男性更易缺乏安全感,男性比女性更不懂如何与异性沟通。对此,张莎莎建议,女性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多增加成功体验来提高自我价值感,通过自我补偿来增加安全感;而男性可以多学习两性沟通技巧,与异性交往时尝试调整固有的男性思维,多换位思考,让对方感觉你是懂她的。

成功脱单是比职场地位更重要的目标

此次调查,针对广东省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男女青年进行了深度分析。数据显示,超半数(51%)大龄单身男女“空窗期”超过2年,其中21.5%的单身时长为5年及以上,11.6%为“母胎单身”,且七成(71.26%)恋爱经验不足3次。

可见,大龄单身男女单身时间长且恋爱经验少,随着年纪增长,他们的脱单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龄单身男女面临着更多压力:“担心错失优生优育年龄”是他们继“家人亲戚持续催婚”“年龄和外貌优势不再”外主要的婚恋压力。

与此相对应,他们的脱单欲望也更加强烈,调查显示:70%大龄单身男女希望在1年内脱单,他们更是在未来规划中,将“感情有进展,成功脱单”视为比提高个人技能和职场地位更重要的目标。

渴望脱单的大龄单身男女们,也一直在为找到另一半努力着。调查显示,广东单身男女中,大龄单身男女的相亲经历最丰富:超八成尝试过相亲(84.52%),其中42%相亲过1~3次,20%相亲过3~5次,23%相亲过5次以上。

“大家对相亲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张莎莎分析说,但需要注意的是,相亲过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重质量而非数量。每次相亲过后,可以对相亲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经验,让自己不断地成长,“遇到对的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选择合适的人培养关系。”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