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拉姆:从昔日朗生到国家干部
“穷棒子”互助组成员的后代们在过年时给次仁拉姆老人敬献哈达(2017年2月)
2019年春节、藏历新年前夕,山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普布顿珠一行来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次仁拉姆家,看望慰问这位年近百岁的长寿老人,并为她献上洁白的哈达。
次仁拉姆一生坎坷,经历传奇,从昔日朗生到新中国的国家干部,她不仅亲身见证了新旧西藏的历史变迁,更是建设新西藏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奉献者。
1926年,次仁拉姆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桑昂区的一个破牛棚里,在阿妈背上和牛棚里度过了童年。从6岁开始,她就给领主当朗生(农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晚上睡在阴暗的门背后,每天只能吃到两勺糌粑。
在旧西藏,朗生就是会说话的牲畜,命运掌握在领主的手里,饿了没人管,冻了也找不到人诉苦,给领主当牛做马,生活苦不堪言,妇女的地位更是低下。
1959年,次仁拉姆所在的桑嘎村也迎来了民主改革的春天。这一年,次仁拉姆同西藏百万农奴一样翻身得到了解放,当时政府给她全家3口人分了房子、土地和绵羊。
民主改革第二年,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村里决定成立互助组。条件比较好的人很快找到了各自的互助对象,而次仁拉姆这些朗生因为是领主的家奴,没有什么耕种经验,互助组都不愿意要他们。
“朗生”互助组
“其他的朗生都来到我家,说怎么办?没有人要我们,嫌我们不会种地。我说,过去我们穷,我们是朗生,是因为有领主压榨我们,现在我们翻了身,别人能干的,我们为什么干不了?只要腿是自己的,我们就能走向幸福。”于是,在次仁拉姆的鼓励和带领下,1961年3月,穷棒子互助组这个西藏第一个全部由朗生组成的互助组在乃东县桑嘎村诞生了。
“当时我们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不懂农活,就在别人干活的时候,偷偷地去看、去学,然后再教给互助组的其他人,大家齐心协力,硬是把这个互助组建设得红红火火。”次仁拉姆说,互助组成立之初,仅有3头耕牛,农用机具也仅有两个旧犁铧、3个旧木犁架。
一年下来,朗生互助组不仅能够自给,而且有了余粮,又用卖余粮的钱,买了更多的牲畜,每个人都配备了农具,大家铆足了劲,年年都上一层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互助组。这个最初由11户朗生组成的互助组不仅在山南,在全西藏也让人刮目相看!
1960年7月,次仁拉姆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3年10月,带领穷朗生翻了身的次仁拉姆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毛主席接见我,我做梦都没想到,当时激动得一直在流泪,都没仔细看看主席。”
慢慢成长起来的次仁拉姆先后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选为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尽管身居要职,但次仁拉姆从来没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农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她都平易近人,关心百姓疾苦,始终保持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
退休后的次仁拉姆回到家乡,过着简单的生活,她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生活中遇到再多的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虽然年事已高,但次仁拉姆依然还时刻关心着国家和西藏的发展。老阿妈的女儿告诉我们,拉姆老人眼睛能看到的时候每天只看三则新闻,那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西藏电视台的新闻和山南电视台的新闻;现在眼睛花了看不见了,她就用耳朵听这三个电视台的新闻。
经历了风风雨雨,次仁拉姆老人敬仰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拯救了自己的命运。她常说:“自己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朗生翻身做主人,过上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成长为国家干部,这一切都是毛主席,共产党带给我们藏族人民的……”次仁拉姆不信宗教,每年只在毛主席像前点燃一次酥油,几十年如一日。
昔日的穷棒子互助组组长,如今的白发老人,始终未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党的感恩之心。“我名字的意思就是长寿仙女。在过去,我只不过是一个苦命的朗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新西藏,我才真正成了‘长寿仙女’!”
如今,山南地区领导每年都去看望这位为山南乃至西藏发展稳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老阿妈,次仁拉姆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我年纪大,身体不好,什么都做不了,还拿着国家给的高工资,心里有愧啊……”
次仁拉姆,用高尚的品格,影响了几代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