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政务服务 帮群众解难题、企业办事再提速
3.27万亿元人民币!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去年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尽管如此,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态度明确: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滚石上山,一松就退”,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水平,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为此,上海推出包括“一网通办”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并提出,把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的“店小二”精神融入政务服务中,干部要甘当为企业、群众服务的“店小二”,做到企业、群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现场审批 群众满意
提速增效有妙招
“昨天上午还在筹备,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了,真快!”在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广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企划课负责人五十岚告诉记者。
为赶在清明节前完成注册,4月3日上午,公司完成筹备事宜,中午把所需文件签好字盖好章,下午直接快递到园区帮办处,工作人员潘敏收到后马上开车将材料送到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
广川科技高管中5名董事及1名监事大部分为日籍人士,不在中国境内,无法在提出设立申请时提供身份证原件。于是,宝山区市场监管局采用微信视频与拍照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变通审核。
由于网上已经预审通过,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没有其他缺失材料,于是现场收件、现场审批,仅40分钟,营业执照制作完毕,并于下午4点前送到广川科技。
“不能耽误!像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如果多耽误一天,错过市场机会,损失会非常大,我们忙一点是应该的。”市场监管局后台审核经办人郭宏宸告诉记者。
“容缺受理”是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一大特色。这项制度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对申请材料中的一些次要材料,通过变通审核、第三方辅助证明、信息互联互通等方式,容许申请人次要申请材料有欠缺,先予受理并进行审查。“容缺受理”不是允许缺失,而是“暂时性容忍”办理。中心副主任陈亚萍介绍说,“提速增效、群众满意,这才是核心。”
流程再造 当场办结
企业注销不再难
“一网通办”的“网”,不只是线上,也包括线下网点,各服务中心服务好线下客户,是“一网通办”服务的重要内容。
“这也太快了:扫个支付宝,当场取号,没有等候,就直接叫到我的号了!”替上海凯恩木鑫贸易公司办理注销业务的彭李冬有些意外,“原来光排队取号就得等半个月,来晚一点号就取完了,现在不限号,也不用排队了。”
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介绍说,为让企业不再排队难,去年5月起,中心取消了每天的限号,工作时间内都能取号,连续3个月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多。
“分公司注销比公司注销容易多了。”要注销上海全球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南路店的沈兴勇在窗口交完材料,工作人员告诉他,交完材料2到3个工作小时就能完成,还能将“注销核准文书”快递给他。
注销企业难,这是许多企业曾经反映的难题。通过流程再造,上海注销企业形成三种模式:第一种事前在报纸登公告,需要付费;第二种可以选择网上公示,材料减半,且不需付费;前两种材料齐备3到5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第三种分公司注销,材料交齐当场就可以办结。
“经过一系列流程改造,企业注销明显提速。”浦东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分局局长蔡俊说。
下午3点,沈兴勇收到办结短信,前后连午饭时间一共3个多小时。
自主办理 智能受理
专业服务不掉线
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二楼。“出入境记录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多部门会明确要求截止到某一天,一旦开错,就必须再跑一趟。”归国留学生王丽感叹。
2018年,上海市出入境记录查询达22801人次,同比增长24%。为解决查询出入境记录难这个“烦心事”,去年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时,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下,手机端在线查询出入境记录得以实现。
“通过接入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出入境数据,只要是实名认证的用户,都可以在‘一网通办’出入境记录栏提交申请,第二天就会更新结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顾杰说,查询到的记录可以发送至个人邮箱,或者直接打印,具有同等效力,大大满足了归国留学生的使用需求。
在市公安局指导下,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与市大数据中心合作,实施当天申请、第二天反馈的模式。
日益智能化的,不只是出入境管理。徐汇区行政中心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从取号开始,全程进入电子化服务。干部们有更多时间走进企业和群众,帮其解难题。
4月11日上午,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中心效能科工作人员陆鹏飞一边看平板电脑、一边观察大厅的等候人群。“你的材料都齐了吗?”他径直走向等候办理的胡文彬问道。他的电脑上显示所有取号人的名字及等候时间,等候超过20分钟的,他都会主动上前询问。
在24小时自助服务厅,公共服务科朱雯静正在巡视……这个大厅全是自助终端,全天候服务,机器是否正常,部门能否及时响应至关重要。中心为此聘请了第三方服务,定期检查机器质量,抽查后台咨询接通率。
“好的环境不代表有好的服务,我们增加了巡查力度,如果窗口及大厅出现争执,要及时安抚,并接受客户投诉。”中心效能监管科科长杨宇欣对记者说。
谢卫群 沈文敏 巨云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