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诠释了“知行合一”思想
领导干部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社会理论、法学理论、管理理论以及与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其中,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最根本的理论是政治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造者们都是践行“知行合一”思想的典范。毛泽东思想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随着革命战争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不断对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果,反过来又用以指导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进一步完善。邓小平理论主要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加深思想认识的理论结晶,又在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完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同样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国内外的新形势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提出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南。
这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不同形势和不同问题的理论认知,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理论回应,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入而逐渐完善。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创造者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继而深刻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艰苦卓绝的毅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而且也诠释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合一”思想。
确保“知”与“行”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持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宝库,也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知识,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统一,确保“知行合一”。
领导干部要真正弄懂弄透这些理论和思想,不是坐在会议室里听传达、听解析;不是坐在课堂上听报告、听讲解;不是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记笔记;不是在图书馆里翻著作、查资料;不是在培训班上谈体会、讲理想,而是应“起而行之”。无论是在会议室里、课堂上、办公桌前,还是在图书馆里、培训班上,领导干部都不是身处具体情境中,都不是直接面对现实问题,很难真正弄懂弄透这些理论和思想。“起而行之”是唯一的办法。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到基层一线去、到实践活动中去、到产生问题的现场去,倾听群众的疾苦,看看群众的诉求,发现工作的不足,查找管理的漏洞,找到服务的薄弱环节,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干中学,学中干,才能“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有可能悟深悟透这些理论和思想;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理论和思想;才能深刻领会这些理论和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用这些理论和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从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这体现的正是马克思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哲学思想,“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实践出真知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领导干部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悟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而且有可能创造出适合本地情况的特定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原理,还有可能总结出某些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方法。毛泽东同志正是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和《论持久战》等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名篇,邓小平理论正是形成并完善于改革开放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当代治国理政现实需要的回应。他们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们都是“知行合一”思想的实践者,是领导干部在践行“知行合一”思想方面的楷模。每个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会被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避免出现 “知行分离”现象
领导干部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知行合一”,应极力避免出现“知行分离”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知先于行和行先于知是“知行分离”的两种特殊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领导干部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由先学好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前后两个阶段组成,其实这是“知先行后”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屡屡出现“高分低能”“纸上谈兵”等华而不实、坐而论道的现象,“知先行后”就是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思想根源。“知先行后”思想极容易导致一知半解、知而不行、行而不实等不良后果。有些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不求甚解、不懂装懂,他们坐在课堂上、会议室里,看似进行理论学习,实则是在“闭目养神”。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理论学习之后的实际工作效果如何。而有些领导干部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或许是懂了、理解了,或是深刻掌握了,但“知道”却不“做到”,知而不行,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甘做“两面人”。这时的知与行已被私欲隔断。还有些领导干部,理论可能是明白了、精通了,也起而行之了,但却行而不实,事事都是花拳绣腿。在这些“知先行后”的表现形式中,所谓的“知”都不是“真知”,而是“假知”“虚知”或“伪知”。这些领导干部都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的人。
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错误地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有没有理论武装、学不学理论知识都无所谓,干好工作是唯一的,能干的就是好干部。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支配下,“无知者无畏”,致使蛮干成为工作常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行而无知”现象,即有些领导干部不仅对理论知识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对实际工作同样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无知”状态。这些领导干部不仅对理论知识不屑一顾,而且无论事中还是事后也都不善于深刻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无法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真正的“知”,得过且过,浑然无知。“事前拍脑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就是对这种“行而无知”领导干部形象的生动描述。这样的领导干部就是“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的人。知行分离者,很容易走向“茫茫荡荡悬空思索”或者“懵懵懂懂冥行妄做”之邪途。“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出了领导干部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知到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到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领导干部要做到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知行合一”,既要在思想认知方面作出改变,也要在实践活动方面作出改变,这需要一种有意识的理论修养和思想修炼。因为无论是个体的经验还是组织的安排,很多情况都在强调知与行的分离,所以导致我们形成“知行分离”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成为悬空思索者或冥行妄做者。“知行合一”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不会随着党龄或工龄的增长而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高,因此必须强化自我修炼。领导干部若在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而且能够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刘俊生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