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湖北 >

加快“双创”建设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9-07-05 10:00:42来源:荆楚网

图为:光谷未来科技城

图为:高铁同步架车机

图为: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光纤测试精益生产流水线正在忙碌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

70年薪火相传,70年春华秋实,湖北的奋进历程,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缩影。

70年来,湖北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快舟飞天、鲲龙击水、蛟龙探海、高铁奔驰,一个个“赶上世界”的大国重器,凝聚着湖北智慧。湖北,设计出一半的中国高铁线路;湖北,研发出我国首款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芯片;湖北,成长出总体设计单位,助力中国航母驶向深蓝……

一颗创新的火种,星火燎原。近年来,湖北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动力变革。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653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92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赶考”仍然在路上,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省委“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A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两轮驱动”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视察湖北,对湖北提出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命题。

2019年5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8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有浙江,湖北,湖南,陕西,宁夏5省、自治区,湖北位居第二。

湖北有128所高校、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58家科研机构、110多万在校大学生,这是湖北发展最大的“富矿”。为将科教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湖北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两轮驱动”,相继出台了“科技十条”“科技创新20条”等系列政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湖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科技创新布局不断优化。”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省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保持在全国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5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突破2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653亿元,较上年增长12.8%;组织转化科技成果131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237亿元;获国家科技奖励26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B创新创业载体数量中部第一

在华中地区首个聚焦智慧城市的双创生态基地——烽火创新谷众创空间,自2016年开园至今,通过筑巢引凤、培育孵化,发展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目前已入驻科技型企业74家,园区就业人数达1318人,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利用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实验室等孵化场地,促进了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产业化,培育了包括中美华世通、禾元生物、汉密顿、友芝友医疗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和新三板上市企业。

在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整合各类院士专家团队、技术研发平台资源,重点推动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传统能源的清洁生产、能源生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应用这三个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初创项目和企业。

2017年,省科技厅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以来,全省各地科技管理部门以培育科技创业企业为重点,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从150家增长到500余家,在孵企业数量从4400余家增长到16000余家,孵化服务面积从500万平方米增长到1600万平方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数量为全国第六、中部第一;国家级众创空间61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5家,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并列全国第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3家,省级众创空间222家;全省各类双创载体数量达到500余家,总体数量位居中部第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做出积极贡献,有力助推了“双创”时代到来。

C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4月10日,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在全国157个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列全国第三。

在襄阳高新区湖北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国内领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锂动力电池生产线已建成。2018年,襄阳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亿元,增长8.3%;

目前我省国家高新区达到12家,省级高新区达到20家,基本形成了沿长江、汉江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带。201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等4家高新区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园区,全省新增科技创业企业超过5600家。

加快“双创”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湖北以龙头企业示范为引领,着力推动“双创”与实体经济融合。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形式,促进企业融通发展,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明星企业。以创新平台为支撑,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注重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利用。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大型企业骨干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业新阵地。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3A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建设,一批公共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项目在专业孵化器形成微集群。

以创新平台为支撑,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一是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大型企业骨干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业新阵地。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联合在汉高校院所,整合相关优势学科资源,建设了8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以培育科技创业企业为目标,创建“3A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3A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建设,一批公共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项目在专业孵化器形成微集群。

以科技金融创新为重点,着力破解创新创业融资瓶颈。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25支,总规模60亿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500项,其中投资初创期及早中期企业占比达78%,投资的企业已有13家成功上市,43家在“新三板”挂牌,为创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和资金支持。先后出台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改革系列措施,积极推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专利权质押。实施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银种子”计划,对后备企业开通金融服务、上市辅导等方面“绿色通道”,引导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D“星创”火种点燃荆楚大地

近年来,小龙虾作为夏季夜宵美食的代表迅速走红全国各地,甚至出现了高校开设小龙虾专业的现象,“小龙虾从餐桌走向高校”一时成为网络热词。随着这一现象一同走红的还有潜江楠鼎小龙虾产业星创天地。湖北省“潜江楠鼎小龙虾产业星创天地”、楠鼎众创空间、潜江龙虾职业学校以一校三公司的运营模式,成功打造成了一个集科技引种、育种、深度研发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湖北省星创天地建设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谋求发展,在体制改革、服务样式、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大胆探索,让星创天地的火种遍布荆楚大地。

“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既是农业科技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又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企业家的“摇篮”。近年来,随着星创天地铺陈建设开来,湖北省逐渐形成了有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发展模式。一是龙头企业牵引带动模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牵头,面向社会开放部分资源,吸引创业个人、团队依托其业务体系、产业链布局开展创业活动;二是农村电商土产营销模式,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以电商平台企业、培训机构为主,面向创业主体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电商平台推广、基层实体站点建设等创业服务;三是科技园区创业集聚模式,以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拓展园区创业孵化功能,以优惠条件提供办公场地及各类创业服务,推动园区内创业主体集聚、新创企业成长;四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模式,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职院校等事业单位法人,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以创业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五是孵化机构培育创办模式,运营主体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通过将其他领域的成熟做法引入农业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促进农业农村双创加快发展。

随着星创天地建设的深入,湖北省双创规模效应正在显现。截止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59家、省级星创天地110家、市级星创天地153家,星创天地总量达到207家,有效带动了技术、资金、人才等农业农村双创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改善了县一级创新创业环境;在产业布局上,涵盖了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7个农业主要产业大类,在湖北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小龙虾、洪山菜薹、莲藕、富硒农产品等细分行业也建有专业型星创天地;在精准扶贫上,全省26个贫困县建设星创天地40家,占星创天地总数的三分之一,有力支撑了贫困地区创业扶贫开展,有助于培育当地自身造血能力;在集聚创业主体上,省内星创天地共入驻创业个人、团队共计6596人,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1908家,形成了一支具备较大规模的农业农村双创生力军,催生了以宜昌晓曦红、潜江楠鼎龙虾、英山电子商务、黄梅创客家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职业农业、青年农场主、科技型农业企业,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了县域经济活跃度。

E打造红色科技创新生力军

智慧乡村、香菇基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十堰大山深处的安家乡长岗岭村朝气蓬勃。这里是湖北省科技厅红色科创基地,围绕长岗岭村现有的资源禀赋,省科技厅积极引导科技专家发挥专业优势,突出科技特色,为智美长岗岭建设献计献策,以“红色科创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为牵引,努力实现“智美长岗岭”建设目标。

2018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实施“红色引领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省科技厅相关人员介绍,实施“红色科创工程”,旨在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中彰显党的政治色彩,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发挥党的政治功能,实现党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在安家乡长岗岭村,省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红色引领科技创新工程”的部署安排,积极探索“红色科创精准扶贫基地”建设,将“发挥科技作用,发展扶贫产业”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重点,围绕村食用菌、桑蚕等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技示范,着力增强扶贫产业“造血”功能,建立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高脱贫质量和实效。2019年,长岗岭村将新建1条食用菌分级流水线,1座食用菌保鲜冻库,5亩羊肚菌栽培基地,并改建30亩桑园;将开展鲌-黄颡鱼、籽莲与小龙虾等立体种养殖,引进集装箱养殖等高效设施渔业;将引进试养“华康1号”“华康2号”“鄂蚕6号”等优质高抗家蚕新品种;将开展优质多抗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引进生菜、小白菜、阳荷、甜瓜、草莓等设施蔬菜新品种10个至15个,并开展3个至5个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将深入推进“智慧乡村技术集成与应用”,建成智能鱼菜共生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控制系统、智慧乡村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远程培训及视频会议系统、智美乡村视频直播及推广系统等……科技支撑下的“智美长岗岭”建设,将更加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敢为天下先”,荆楚人民的血液里流淌着创新的基因。我们有幸处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新时代,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踏上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新征程,创新湖北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谱写新时代湖北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新篇章!

策划:陈自才丘剑山

(责编: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