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吃掉世界上70%的西瓜?南宋时已有大批“吃瓜群众”
最近,世界粮农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在网上广为流传: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中国人,吃掉了世界上70%的西瓜。国人的吃瓜实力为什么这么强大?专家告诉记者,唐三彩作品中就有西瓜,而南宋中后期,江南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西瓜,千年的“吃瓜传统”,让吃瓜的学问中渗透了历史、科学与艺术。
吃瓜的历史
南宋时江南已有大批“吃瓜群众”
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21日,众彩的西瓜到货量是1169吨,稳坐水果排行榜第一名。
西瓜到底有多受欢迎?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数据,2016年,世界西瓜总产量为1.17亿吨,中国排在第一位为79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8.4%,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产量为390万吨。而2016年我国西瓜的出口量仅为2.99万吨,连同年生产量的1%都达不到。
国家统计局也专门就西瓜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占世界人口20%的我们,吃掉了世界约70%的西瓜。
中国人不仅吃瓜数量大,而且历史悠久。南京农业大学从事农业史研究的副教授李昕升告诉记者,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东郊田家湾唐墓葬出土的“唐代三彩西瓜”,有力证明了至少在唐朝时期,西瓜已经传入我国了。史料还能证明,南宋初年西瓜的种植在中原及长江流域逐步推广,到南宋中后期西瓜已在江南地区获得普遍种植。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的西瓜品种达50余种。
吃瓜的科学
以貌取“瓜”挺靠谱,“歪瓜”口感不好
不少市民都反映,感觉今年的西瓜普遍很甜。对此,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锦华证实说,如今消费者都比较重视西瓜的品质,“采购商在收购西瓜的时候要求就很高,所以消费者买到的西瓜都是甜的。”另外,前一段江苏雨水较少,也保证了西瓜的糖分。
尽管现在西瓜品质普遍不错,但挑西瓜仍然是每个“吃瓜群众”的必修课,而我们最常用的挑瓜方式就是“拍一下”。徐锦华介绍,如今市面上比较多见的西瓜品种8424、美都、麒麟瓜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拍打分辨成熟度的,正常成熟的西瓜经过拍打,有轻微震动,而生瓜或者过熟的西瓜响声发闷。不过,产自山东的甜王西瓜,由于果皮较硬且瓜瓤硬脆,无论怎样拍打都是听不出成熟度的。除了拍打,徐锦华告诉记者,买西瓜时要挑选外形圆整的,“歪瓜”的瓜瓤里会有茎块,影响口感;瓜蒂如果是卷曲的,西瓜一般比较甜。
挑西瓜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西瓜有没有籽。无籽西瓜是三倍体西瓜,由普通的含2组染色体的二倍体西瓜和经过处理的含有4组染色体的四倍体西瓜杂交而成,由于三倍体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的情况,所以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种子。可以说,无籽西瓜是科学带给“吃瓜群众”的最大便利。
吃瓜的艺术
你是用勺舀还是雕朵花?
说到吃西瓜的方法,有人认为捧上半个冰镇西瓜,用勺舀着吃,是夏天最大的享受;含蓄点的,会选择切成条慢慢啃;更“精致”的做法,是用工具把瓜瓤做出球形、条状等造型摆盘,甚至用瓜瓤雕一朵花。
在江浙很多地方,立秋时有“啃秋”的习俗,也就是在立秋这天要吃瓜。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民间传说,立秋当日吃瓜,能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吃瓜群众”不仅喜欢吃瓜,连西瓜皮也不舍得放过。徐锦华说,关于西瓜有个非常有趣的知识点,从吃的功能来看,西瓜属于水果,但是从栽培特点来说,西瓜其实更接近蔬菜。“吃瓜群众”用智慧成就了西瓜蔬菜的特性:凉拌西瓜皮、五花肉红烧西瓜皮、清炒西瓜皮、西瓜皮绿豆粥、西瓜皮酱,甚至是西瓜皮馅儿包子……一个西瓜,可以“垄断”凉菜、热菜、主食到餐后水果的所有环节。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刘丽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物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大众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大众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